IC厭氧反應器的工藝特征
內循環流量可達進水的10~20倍,液體上升流速較傳統反應器增大8~20倍,強化了有機物與顆粒污泥的傳質進程。
內循環僅發生在顆粒污泥膨脹床區,精處理區產氣負荷率低,創造了較為平穩的沉淀條件,顆粒污泥滯留量大,濃度高。
污泥膨脹床區的顆粒污泥完全趨于流化狀態,傳質的限制因素小,污泥活性遠高于傳統反應器,平均污泥去除負荷率高。
二、具有穩定的出水效果
IC厭氧反應器配備有完善的監控體系,保證了進水水量、水質的均勻穩定。合理的內部結構設計,抗沖擊負荷能力強。成熟的調試技能,顆粒污泥持有量大。
三、抗沖擊負荷能力強
內循環流量可達進水的10~20倍,內循環回流液與進水在下反應室充分混合,使原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得到充分稀釋,大大降低了有害程度,提高了反應器的抗沖擊負荷能力。
四、運行費用低
在進水堿度適宜的情況下,反應器進水PH值可以較低,節約了相當大的投堿費用。沼氣提升產生了大量內循環,降低了必須靠外加動力提高上升流速的消耗。
五、調試周期短
在具備調試進水條件(構筑物、設備、管道、儀表、污泥接種、溫度條件等),接種量適合的情況下,啟動周期為二周至四周。